学位:博士
性别:男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能源与环境学院
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吉林大学唐敖庆领军教授,获2024年环境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4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2024年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2022-2024年连续3年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在高性能智能化共聚焦拉曼显微系统、污染风险高精度甄别和溯源设备、环境功能微生物甄别与分离技术、污染与退化环境生态恢复技术等领域开展大量原创性与突破性工作。开发了基于共聚焦拉曼光谱的环境功能微生物单细胞智能分选系统,研制了多维环境信息动态集成的地下水污染数字化精准监测与风险智慧评估管控技术,创建了环境功能微生物靶向甄别与定向筛选技术方案,研发了环境微生物资源靶向投放与超声基因转导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相关技术打破了高端科研和在线监测关键设备的国际垄断,多台套环境微生物甄别与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了高国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全国20余个省市进行了销售和推广应用,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1.2亿元,显著提升了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工程技术发展,为我国占领环境微生物国际学术前沿、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撑。
累计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包括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土壤和地下水原位、快速、在线检测设备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季节性冻融下东北黑土地农田土壤微塑料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效应研究”( U24A2063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地下水污染快速识别与风险监测管控技术”(2019YFC1804802)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生物传感-光谱耦合的复合污染毒性评估与源解析技术研究”(419773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全细胞生物传感器芯片技术的环境污染场地生态风险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41301331);参与国家级项目11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渗透性地层污染扩散优势通道识别与风险管控技术体系”(2024YFC37130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过程和调控机制”(2018YFC18007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污染场地大数据与智能化管控关键技术”(2020YFC1807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疫情聚集区环境污染及次生风险阻控机制”(52091543)、国务院应急重大专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及风险防控”(2020YFC0842500)、国家重大污染控制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360-04-20020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下水位波动带石油烃污染微生态变化特征与生物修复机制研究”(416722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有机磷对水库沉积物拟多甲藻孢囊萌发与增殖的影响及机制”(415730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原位生态脱氮效应研究”(40372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合作项目“地下水的氮污染-氮在地下多界面的转化和迁移”(2005/R1-JP)、英国皇家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碳氢化合物污染场地生物可利用行和生物降解能力研究”(2009/R3);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包括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生物结皮形成机制及其在沙化土壤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XZ202001ZY0003G)、江苏省社会发展面上项目“汽爆-化学氧化耦合修复工艺用于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研究”(BE2019680)、沈阳市社会治理科技专项“环境污染物在线监测和精准溯源设备平台研究”(23-407-3-09)、吉林省2025年度揭榜挂帅(军令状)项目“生命暗物质发掘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吉林大学科技成果概念验证项目“环境功能微生物高效筛选试剂盒及靶向分离设备研发”(2024GN031)。
发表SCI收录论文221篇,总影响因子1664,WoS被引用7000余次,H指数45。热点论文2篇,高被引论文5篇,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收录论文26篇,中科院1区论文114篇,包括Nature Protocols (IF=13.1) 1篇、ISME Journal (IF=10.8) 2篇、Water Research (IF=11.4) 7篇、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IF=10.8) 13篇、Engineering (IF=10.1) 3篇、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12.2) 33篇、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F=11.4) 2篇、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IF=10.3) 6篇、Analytical Chemistry (IF=6.7) 4篇、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IF=8.2) 17篇、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7.6) 17篇等。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6项,专著章节2篇。
[1]环境健康与风险:污染物生态毒理学、污染物与风险快速检测技术、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生物安全快速诊断设备、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2]环境功能微生物:环境功能微生物精准甄别和高效筛选SMART平台、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和生态机制、环境胁迫条件下微生物种群结构演化和协同进化
[3]环境风险控制技术:纳米修复功能材料、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退化土壤与极端环境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