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最后更新时间 : ..

  • !tvu.isPriviewMode()true showstate0
    罗巍
    !tvu.isPriviewMode()true showstate0
    ( 教授 )

    !tvu.isPriviewMode()true showstate0
    的个人主页 https://teachers.jlu.edu.cn/luowei/zh_CN/index.htm

    !tvu.isPriviewMode()true showstate0
  •   教授
个人简介

罗巍: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机械工业数控装备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数控装备可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机电装备可靠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大学高层次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获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装备大数据下智能故障诊断与剩余寿命预测、智能检测与控制、健康监测与维护决策、人机智能交互技术、装备结构设计与优化、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及试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科工局重大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总装备部预研项目、陆军装备部项目、吉林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吉林省发展计划人才项目、教育厅项目、军品型号及生产项目、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项目及横向开发项目共计36项。发表论文34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发表SCI论文15篇,EI论文8篇;以第一作者授权发明专利16项;编写吉林省地方标准3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1项。2014年荣获兵器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二等奖;2015年被评为长春市保密先进工作者;2018年被评为长春市青年岗位能手。

每年招收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4-5名,热诚欢迎加入数控装备可靠性团队。


“数控装备可靠性”研究团队简介: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并与团队一起奋斗,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成就卓越

       吉林大学数控制造装备可靠性团队组建于上世纪90年代。团队长期从事高端制造装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可靠性技术研究,是一支专门从事数控装备可靠性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科研团队,也是吉林大学首批30个高层 次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团队有杨兆军教授、刘志峰教授、陈传海教授、李国发教授等业内知名专家,团队现有研究人员近100余人,团队成员致力于数控装备可靠性理论及技术研究,研究方向稳定,年龄层次结构合理分明,创新与研发能力强,团队研究方向稳定、研究工作持续、数据及经验积累丰富,在我国数控装备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依托于该团队,2008 年获批“机械工业数控装备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2015年获批“吉林省机电装备可靠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7年遴选为“吉林大学高层次创新团队”,作为主要依托团队,2019年获批“数控装备可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对象: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等复杂机电系统

1.  数控装备大数据下智能故障诊断、剩余寿命预测

2.  数控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

3.  数控装备健康监测与维护决策;

4.  数控装备人机智能交互技术;

5.  数控装备结构、工艺设计与优化;

6.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及试验技术研究。


教学情况:

1.  主讲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智能装备与智能仪器》;

2.  主讲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机电传动控制》;

3.  主讲本科生专业选修课《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

4.  主讲本科生专业限选课《数控技术及数控加工》;

5.  主讲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数控机床结构与可靠性保障技术》;

6.  指导本科生开放性创新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7.  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8.  指导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智能制造赛等获多项奖项。


获奖情况:

[6] 首届“科德杯”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二等奖,2024;

[5] 吉林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二等奖,2024;

[4] 吉林大学机械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一等奖,2024;

[3] 数控机床系列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试验技术与装备,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0;

[2] 长春市青年岗位能手, 共青团长春市委,2018; 

[1] 降低弹体毛坯产品制造成本,兵器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二等奖,2014年。


科研情况: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不确定性量化的主轴精度可靠性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52205525),2023.01-2025.12,在研(负责);

[1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自主可控五轴高端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装备制造企业中试验证能力提升”,2024.10-2027.09,在研(负责);

[17] 国防科工局重大项目XXX-X工程专项,“XXX设备”—可靠性技术,2025.01-2027.12,在研(负责);

[16] 国防科工局重大项目XXX-X工程专项,“XXX机”—可靠性技术,2025.01-2027.12,在研(负责);

[15]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可解释深度学习与边缘计算的电主轴智能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20250102134JC),2025.01-2027.12,在研(负责);

[14]  企业横向项目-“状态监测装置的图像处理算法及软件”(陆军装甲兵学院),2025.05-2025.10,结题(负责);

[13]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边缘计算的高速轴承轻量化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2024NSFSC0890),2024.01-2025.12,在研(负责);

[12]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CSTB2023NSCQ-MSX0462),2023.07-2026.06,在研(负责);

[11] 企业横向项目-“轴封主泵设计自主化课题承压边界应力和疲劳分析(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2024.02-2025.02,在研(负责);

[10]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人才专项,“面向数据不平衡的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20210508053RQ),2021.07-2023.06,结题(负责);

[9]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2021YJ0371),2021.04-2023.03,结题(负责);

[8]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功率流与传递路径的数控刀架振动故障敏感测点研究”(JJKH20211068KJ),2021.01-2022.12,结题(负责);

[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伺服动力刀架开发与关键制造技术研究”(2019ZX04011001),2019.01-2020.06,结题(负责);

[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轿车用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缸体、缸盖柔性生产线示范工程”(2014ZX04105031),2018.11-2020.12,结题(负责);

[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数控齿轮机床可靠性试验与评价技术”(2019ZX04012001),结题(参与);

[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机床设计手册修订及设计成果集成-可靠性设计篇”(2019ZX04005001),结题(参与);

[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三类功能部件可靠性增长技术研究”(2018ZX04039001),结题(参与);

[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动力刀架、主轴可靠性试验研究”(2016ZX04004004),结题(参与);

[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数控刀架、刀库及换刀机械手、电主轴测试试验共性技术研究与能力建设”(2016ZX04004007),结题(参与)。


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的论文:

[22] A Diagnostic Framework for Harmonic Drives Based on Dynamic Graph Data Augmentation and Adaptive Knowledge Distillation for Graphs,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1] 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机器人运动仿真平台设计(核心教改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 Remaining Useful Life Prediction an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for Bearings Based on Cascaded 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19] Data Fusion Approach for Extracting Spindle Key Performance Features under Different Workload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18] Sliding-Mode Control for PMLSM Position Control-A Review, Actuators.

[17] Prediction of the degeneration of radial error motion of a motorized spindle considering the load,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16] Fault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Two-Stage GAN for Data Imbalance, IEEE Sensors Journal.

[15] 基于PSO-SVM及时序环节的数控刀架故障诊断方法,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14] Optimal Design of Multi-Stress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Test within Irregular Test Region, IOP Conf.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3] FRF prediction modeling and joint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motorized spindle‑tool handle,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12] General Cutting Load Model for Workload Simulation in Spindle Reliability Test, Machines.

[11] 面向无标签数据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10]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for Radial Spinning Pressure Balance of Three-roller Spinning, ICMEM 2022.

[9] Real-time Prediction of Remaining Useful Life and Preventive Maintenance Strategy Based on Digital Twin, Journal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Engineering.

[8] A Research on the Combined Maintenance Strategy for Production Line Equipment Based on Mixed Failure Rate,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7] Reliability Test Rig of the Motorized Spindle and Improvements on Its Ability for High-Speed and Long-Term Tests, Shock and Vibration.

[6] Research on Sensitive Measuring Points for Vibration Fault of NC Turret Based on Energy Flow and Transfer Path,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5] Study on Counter-Roller Spinning Technology of Large Diameter Aluminum Alloy Cylindrical Parts, ICMEM 2021.

[4] Study on Compound Spinning Technology of Large Thin-Walled Parts with Ring Inner Ribs and Curvilinear Generatri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3]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production system equipment importance based on grey correlation interval AHP-Entropy method, Journal of Advanced Mechanical Design, 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

[2] A research of spinning machine: Effect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feed system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 Research 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Longitudinal Feed System Design of CNC Spinning Machine, Advances in Mechanical Design.


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的发明专利:

[16] 三平一转四自由度机器人可靠性试验装置,ZL202411938793.1

[15] 四方刀架的可靠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ZL202210290545.5

[14] 一种综合性电主轴可靠性加载试验装置,ZL202110606928.4

[13] 一种动态万向传动装置可靠性试验台,ZL202011516171.1

[12] 电磁离合器可靠性试验装置,ZL202110387312.2

[11] 一种可替换式拉刀机构可靠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ZL201910960724.3

[10] 一种基于主轴回转精度的便携式动态加载与微调测量装置,ZL201911131678.1

[9] 一种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ZL202210239999.X

[8] 一种数控机床卡盘可靠性试验装置,ZL202111186605.0

[7] 数控刀架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ZL201911313882.6

[6] 双联合加载动力伺服刀架动力头可靠性试验台及试验方法,ZL202010570139.5

[5] 一种万向传动装置拉扭复合可靠性试验台及试验方法,ZL202010190618.4

[4] 不同导轨布局的纵向进给系统可靠性试验装置, ZL201910629565.9

[3] 伺服摆动进给系统可靠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ZL201810544702.4

[2] 伺服进给系统可靠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ZL201711111618.5

[1] 电液伺服进给系统可靠性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ZL201610920127.4


以第一著作权人授权的软件著作权:

[9] 工业机器人多源动态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试验平台,2025SR0073230.

[8] 数控机床主轴换挡机构智能测试平台,2025SR0037284.

[7] 基于旋转设备的退化数据采集平台V1.0,2023SR1133092.

[6] 基于数控机床主轴的健康状态监测平台V1.0,2023SR1132496.

[5]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退化数据分析系统V1.0,2023SR1132490.

[4] 自整定PID仿真平台V1.0,2023SR0691059.

[3] 电主轴数据压缩平台V1.0,2020SR0049161.

[2] 刀库数据查询与管理平台V1.0,2020SR0284457.

[1] 电主轴试验管理平台V1.0,2019SR1157950.






教育经历
  • [1] 2005.9 -- 2009.6

    长春理工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学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 [2] 2009.9 -- 2011.6

    吉林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研究生毕业       硕士学位

  • [3] 2015.9 -- 2019.12

    吉林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研究生毕业       博士学位

  • [4] 2020.10 -- 至今

    吉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       博士

工作经历
  • [1] 2011.7 -- 2019.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五研究所      旋压技术研究室

  • [2] 2019.8 -- 至今

    吉林大学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
  • [1] 邮箱:luoweicn@jlu.edu.cn : :
  • [2] QQ:653380535 :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信息管理和技术维护:吉林大学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 2017 吉林大学 吉ICP备060029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