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陈 晨,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6月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市。1986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同年留校任教;1991年硕士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2001年获得吉林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992年评为讲师,1997年评为副教授,2004年评为教授,2008年评为博士生导师。于1995-1996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学院作为普访学者,开展热熔岩技术研究。出版编著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获得教学成果奖3项。先后主讲博士、硕士、本科生课程10余门,培养博士和硕士60余人。主持并作为主要参研参与教育部与财政部跃升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30余项。先后主持并作为主要参研参与外专局重点引智项目和一般项目30余项,出访欧、美等10余国的50余个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引智成果显著。主要从事非常规能源开发技术、极地施工技术、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现任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 1.油页岩地下原位钻采技术:      以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针对不同埋深、层厚和品位油页岩资源,研究油页岩原位转化机理、油页岩层高效快速钻进、高温原位转化工艺、油页岩体积压裂等关键技术与装备。

  • 2.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这一世界性难题,研发水合物的钻采新方法。研究温度、压力、流体、固体应力等多场耦合作用对水合物储层性质及开采过程的影响,以及高压水射流破碎水合物技术、降压置换联合开采技术、水合物增产技术的作用机理与过程。

  • 3.岩石破碎新技术:
       研发适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高效的岩石破碎新技术,进一步丰富水射流法、热熔法、冻融法、风力破碎法理论,提高破岩效率。

  • 4.极地施工技术:   参与南北极科学钻探与北极油气勘探工作,研究包括极地深冰下基岩钻探、冰层钻探孔壁稳定性、极地冰孔高效钻进技术等。

  • 5.岩土工程施工技术:
       结合复杂地应力场与现场施工环境,开展地下空间开挖方法、新型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优化、地基处理新技术、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社会兼职
  • 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 2.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
  • 教育经历
  • 工作经历
  • 1982.9 1986.6
    长春地质学院探矿工程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 1997.9 2001.12
    吉林大学地质工程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
  • 1988.9 1991.6
    长春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
  • 2000.5 至今
    吉林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1997.1 2000.4
    长春科技大学 副教授 副教授
  • 1986.11 1986.12
    中南工业大学 进修定向钻探技术
  • 2002.9 2005.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后
  • 1991.7 1996.12
    长春地质学院 讲师 讲师
  • 1986.7 1988.8
    长春地质学院 助教 助教

团队成员

[1]油页岩原位开发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油页岩勘探评价工作,近年来在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实验也取得初试成功,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项目以及横向其它项目七十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其中“中国油页岩资源勘查重大突破及其高附加值值利用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中国油页岩资源勘查及综合利用技术”获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演化与油气远景”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年)。有些重大课题如国家重大专项“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天然气水合物钻采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自2003年开始从事天然气水合物钻采的研究工作。在科技部国际专项、中国外专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相关部门资助下,完成了大量的水合物钻采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取样、水合物钻井泥浆冷却系统、水合物样品低温高压保样系统、水合物岩样地表快速冷冻装置等研究。其中,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面,脉冲蒸汽热激发法开采装置,已于2011 年在青藏高原木里盆地进行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并取得成功。项目组先后发表了相关方面的SCI 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多件。依托“复杂条件钻采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天然气水合物置换开采、钻孔水力开采等多个实验室,具备较完整的实验研究条件。
[3]极地冰钻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成员均来自吉林大学,所属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具备较完整的实验研究条件。依托“国土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的相关的试验场所和试验条件,包括低温实验室、钻井液实验室、冰钻及基岩取芯钻进室外实验基地、冷冻工作室、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系统等。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极地冰钻的现场经验及理论研究水平,能够熟练使用Abaqus、RFPA、Ansys 等与极地冰钻相关的软件,掌握较完整的模拟研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