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博士
性别:男
毕业院校:Jilin University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仿生科学与工程学院
ORCiD:
Web of Science ResearcherID:
邮编:
通讯地址:
邮箱:
手机:
教授,博导,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1986年5月生,山东人,工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针对机械仿生工程纵深发展所面临的生物体表优异功能作用机理与特征规律、结构仿生设计制造原理与关键技术两大共性科学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开展了仿生多功能表面理论分析与材料结构设计方面的创新工作,发现了生物体表梯度分级结构与优异多功能特性的耦合作用规律,揭示了生物体表梯度分级结构渐变折射减反、液膜快速铺展主动防雾、气体分子吸附超敏传感等多功能机制,建立了结构-形态-材料多元协同的多功能表面仿生设计准则,构建了机械表面仿生跨尺度梯度结构与多功能优化设计原理,攻克了仿生多功能梯度分级结构的跨尺度模板微纳一体制造技术,研制的仿生制品已在企业应用。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子课题1项,JW科技委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atter(Cell姊妹刊)Advanced Materials(2篇)、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1篇)、Materials Today(1篇)、ACS Nano(3篇)、Nano Energy(1篇)、Advanced Science(1篇)、Small(2篇)、ACS AMI(5篇)等学术刊物发表仿生多功能表面及其微纳制造相关的SCI检索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7篇论文在Small 和Nanoscale 等期刊上以封面形式发表;ESI高被引论文2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此外,2018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19年入选吉林大学“培英计划”,2020年入选吉林大学“优青培育计划”,2022年入选吉林大学“励新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阶段,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E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