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博士
性别:女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土体构型,各发生层次的颜色、质地、结构等,是野外鉴别和划分土壤类型的主要依据。 因此,学习观察和正确地描述记载剖面形态特征,是土壤野外调查的重要基本功。
土体构型
即土壤发生层次及其排列组合特征(或剖面构型),是长期而相对稳定的成土作用的产物。 由于各类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的差异,土壤发生层次及其剖面构型亦不相同。它是鉴别和划分土壤类型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带有某土类或亚类成土条件、成土过程的土壤发生层次,可称之为该类型的诊断土层。 如寒温带针叶林成土条件下的灰化过程形成的灰化层、腐殖质淀积层,就是灰化土的诊断层; 温带草甸草原植被条件下的腐殖质化和钙化过程形成的暗色腐殖质层和钙积层,就是草原土壤的诊断层。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次的基本图式, 结合实习地区剖面观察点的成土条件、各土层综合特性等来划分发生层次,用符号加以标记。 例如 A 代表腐殖质层;O表示枯枝落叶层或草毡层;H表示泥炭层;E 代表淋溶层;B 代表淀积层;C代表母质层;D 或R 代表母岩层。根据各土层性状与成因的差异可进一步细分,在大写字母的右侧加一小写字母的方式表示区别,如 A 层可细分为 Ah(自然土壤的表层腐殖质层),Ap(耕作层)、Ag(潜育化 A 层)、Ab(埋藏腐殖质层);E 层可细分为 Es 或 A2(灰化层)、Ea(白浆层或漂洗层);B 层可细分为 Bt(黏化层)、Bk(钙积层)、Bh(腐殖质淀积层)、Bin 或Box(富含铁、铝氧化物的淀积层)、Bx(紧实的脆盘层)、BFe(薄铁盘层)、Bg(潜育化的);C 层可细分为 Ca(松散的)、Cca(富含碳酸盐的)、Ccs(富含膏的)、Cg(潜育化的)、Cg(强
潜育化)、Cx(紧实、致密的脆盘层)、Cm(胶结的)。 土层划分之后,采用连续读数,用钢卷尺从地表往下量取各层深度,单位为厘米,将量得的深度记入剖面记载表,并将土体构型画成剖面形态素描图。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映,是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 许多土壤类型的名称都以颜色命名,例如黑土、红壤、黄壤、棕壤、褐土、紫色土等。 土壤颜色是十分复杂而多样的,绝大多数呈复合色彩,其基本色调是红、黑、白三种。 由于每人对颜色的分辨力和理解不同,因而对土壤颜色的描述上存在的分歧也较大。 为了使土壤颜色的描述科学化(避免主观任意性),真正能反映土壤颜色的本质,目前普遍采用以蒙塞尔颜色系统为基础的标准色卡比色法,它包含有 428 个标准比色卡。命名系统是用颜色的三属性即色调(hue)、亮度(value)、彩度(chroma)来表示的。
土壤质地
野外鉴定土壤质地,一般用目视手测的简便方法。 此法虽较粗放,但在野外条件下还是可行的。 鉴定者经过长期训练,也可达到基本鉴别质地类别的目的。 土壤质地的鉴别应注意“细土”部分的鉴定和描述。 土壤质地的观测和鉴别标准如表 5-1 所示。
4. 土壤结构
在自然条件下, 被手或其他取土工具轻触而自然碎成的形状,即土壤的结构体。土壤结构主要是按形态和大小来划分。在野外常见的主要有图 5-2 所示的几种,即粒状、核状、棱柱状、片状、块状等。
5. 松紧度
它是反映土壤物理性状的指标。 目前测松紧度的方法、名词术语、概念尚不统一。 有的用坚实度,有的用硬度。 坚实度指单位容积的土壤被压缩时所需要的压力,单位是 kg·cm-3;硬度指土壤抵抗外压的阻力(抗压强度),单位是 kg·cm-2 表示。因此,松紧度应用特定仪器来测试。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可用采土工具(剖面刀、取土铲等)测定土壤的松紧度。 其标准可概括如下。
(1)极紧实 即用土钻或土铲等工具很难楔入土体,加较大的力也很难将其压缩,用力更大即可破碎。 干时结成坚硬的块状,用手很难弄碎,块体外表呈光滑面,质地为黏土,往往形成棱块状、柱状等结构,多出现于土层中部,有时成硬盘层;湿时泥泞,可塑性强,泥团用刀切割会留下光滑面,黏着性强。
(2)紧实 即土钻或土铲不易压入土体,加较大的力才能楔入,但不能楔入很深。 干时也很紧实甚至坚硬,用手很难捏碎,加压力也难缩小其体积;湿时可塑性、黏着性较强,属黏土或黏壤质地。
(3)稍紧实 即用土钻、土铲或削土刀较容易楔入土体,但楔入深度仍不大。 干时较紧,但不坚硬,可以用手捏碎,形成一定形态的结构体,如团块结构,质地属壤土;湿时可塑性较差,用刀切割不形成光滑面,加压力会使体积缩小,但缩小程度不太大,用土钻取土能带出土壤。
(4)疏松 即土钻、削土刀很容易楔入土体,而且楔入深度大,易散碎,加压力土体缩小较显著,湿时也呈松散状态。 若含大量腐殖质,则形成团粒结构,土体易散碎,缺乏可塑性,透水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