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vu.isPriviewMode()true showstate0
    刘爽
    !tvu.isPriviewMode()true showstate0
    ( 副教授 )

    !tvu.isPriviewMode()true showstate0

    !tvu.isPriviewMode()true showstate0
  •   副教授
个人简介

治学格言:静净敬守

刘爽简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文博遗产系副教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访问学者;

学习经历:吉林大学环境化学专业学士;

吉林大学古文字方向硕士;

北京大学科技考古方向博士;

研究方向:文物保护;文物检测分析;科技考古;文博专业教学

讲授课程:《文物保护概论》、《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文物检测分析》、《博物馆实践教学》、《文博研讨课》、《拓片制作》等

科研成果:

发表成果四十多项,其中CSSCI索引文章20多篇,研究报告1篇,内容涉及古陶瓷、金属、黑曜岩等科技检测分析、古玺印研究、文物保护和管理、科技考古、教学实践、社会服务等;

专著5部:

1.《文物保护概论》

2.《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索》

3.《躬行集——吉林大学文博专业教学实践与思考》

4.《国宝有故事:文物保护那些事儿》

5.《中国考古纲要——百年发现与研究(1921-2021)》参编

参与并主持各级教学和科研项目,其中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C类一项;

教学实践:曾赴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良渚遗址公园等地开展教学实践工作;

       2023年10月赴新疆塔里木大学援疆支教,讲授《博物馆与文物保护专题》

获奖情况:2022年本科生教学质量优秀奖;

       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获2022年校级优秀论文;

       指导的“大创”项目获评国家级项目,并获2021年校级优秀奖;

       参与合作的教学实践项目获校级二等奖;

       吉林大学2022-2023学年实践教学团队奖

主要科研项目

·         文物保护普及读物出版资助计划

·         参加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唐三彩釉料的产地与工艺研究》,课题批准号:10CKG003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编号06JJD780003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B055)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与综合研究

·         主持课题: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索》

                      吉林大学基础科研项目《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理化综合研究》

                     《 检测联用技术在文物产源研究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

论文成果

检测分析与文物保护

  中国古代常用粘接剂综述2023   ·  

·        碳十四测年考古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022

·         西安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规律探析2021

 ·      从“山洞囚徒”到走向历史的真实

·  见微知著”的推演——物质组成、性质分析对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研究

·         从历法演变看中国古代的时间观

·         检测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中的应用

·         应用LA-ICP-AES对绞胎瓷的初步研究

·         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出土陶片科技检测分析

·         内蒙古大山前遗址陶片化学成分测定和分析

·     六顶山墓群绞胎、三彩等样品的检测分析报告

·        赤峰北部辽代窑址出土陶瓷残片及窑具的成分分析

·         宝塔坪墓地出土下颌托金属片的检测分析报告

·         重庆宝塔坪墓地出土两件青白釉瓷片成分及产地的初步分析

·      中国乌银工艺的首次发现和初步研究

·         黑曜岩风化层与非风化层化学成分变化与风化环境

·         黑曜岩的考古学研究概述

·         黑曜岩产源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

·         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         吉林省东部旧石器晚期大洞遗址黑曜岩石器判源元素特征分析

·         吉林省东部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索

·      传拓技术中应注意的文物保护问题

·         要重视文物的整理操作规范

·         文保课上的数字妙用

·         新旧文保法,廿载沧桑变化——从新旧文保法的比较看中国二十年文保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         南京六朝石刻保护和利用方案的初步探讨


文物研究

·        再议岳飞印

·         吉林大学藏“归义羗王”印考

·         论印二则

·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古玺印收藏与研究

·         吉林大学古玺印的管理、保护与相关研究

·         吴振武、于闰仪、刘爽《吉林大学文物室藏古陶文》

教学实践

·         吉林大学博物馆专业军博实习记

·         馆校合作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         “双一流”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次握手

·         游在考古江湖边上

·         在陕历博带队实习小记


·         (1) 刘爽、吴小红、陈全家:《黑曜岩的考古学研究概述》,《边疆考古研究》,第八辑 科学出版社2009

·     (2)崔剑锋、刘爽、彭善国、吴小红:《赤峰北部辽代窑址出土陶瓷残片及窑具的科学分析》《边疆考古研究》,第八辑 科学出版社2009

·      (3)刘爽:《从历法演变看中国古代的时间观》,《新果集——庆祝林澐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9

·      (4)刘爽、崔剑锋、吴小红:《重庆宝塔坪墓地出土两件青白釉瓷片成分及产地的初步分析》《奉节宝塔坪》科学出版社 2009

·     (5)崔剑锋、 刘爽、吴小红:《重庆奉节县宝塔坪墓地出土下颌托金属片的检测分析报告》《奉节宝塔坪》科学出版社 2009

·         (6) 刘爽:《要重视文物的整理操作规范》,《中国文物报》,2008年5月23日第四版

·         (7) 刘爽、吴小红、陈全家:《黑曜岩产源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边疆考古研究》,第七辑 科学出版社2008

·     (8)崔剑锋、刘爽、魏东、吴小红:《中国乌银工艺的首次发现和初步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七辑2008

·         (9)刘爽《内蒙古大山前遗址陶片化学成分测定和分析》《边疆考古研究》(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330-338页

·         (10)刘爽《吉林大学古玺印的管理、保护与相关研究》《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三泰出版社,2006年10月,132-134页

·         (11)刘爽《传拓技术中应注意的文物保护问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235-236页

·         (12)刘爽《再议岳飞印》《北方文物》2005年第四期54-56页

·         (13)吴振武、于闰仪、刘爽《吉林大学文物室藏古陶文》《史学集刊》2004年第四期94-97页

·         (14)刘爽《论印二则》《青年考古学家》2009年第21期

·         (15)王欣、刘爽《南京六朝石刻保护和利用方案的初步探讨》《青年考古学家》2010年第22期

·         (16)刘爽 吴小红 陈全家《黑曜岩风化层与非风化层化学成分变化与风化环境》《边疆考古研究》第十一辑 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

·         (17)崔剑锋 刘爽等 《六顶山墓群绞胎、三彩等样品的检测分析报告》 《六顶山渤海墓葬——2004~2009年清理发掘报告》 文物出版社266—269页 2012年10月

·         (18)刘爽《吉林大学博物馆专业军博实习记》《中国文物报》2013年3月27日第三版

·         (19)刘爽、陈全家、吴小红《吉林省东部地区旧石器晚期大洞遗址黑曜岩石器的判源元素特征分析》,《边疆考古研究》,第十三辑 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

·         (20)张刘玉 刘文兵 刘爽 《新旧文保法,廿载沧桑变化——从新旧文保法的比较看中国二十年文保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 2013年7月 480—489页

·         (21)刘爽 《文保课上的数字妙用》 《中国文物报 》2013年8月2日 第7版

·         (22)崔剑锋。刘爽等《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出土部分瓷器的科学分析》《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文物出版社2012年3月

·         (23)《吉林省东部旧石器时代晚期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索》《边疆考古研究》第16辑2014年12月

·         (24)《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边疆考古研究》第18辑 2015年12月

·         (25)《北大八年攻博记》城市晚报2015年5月24日

·         (26)《“见微知著”的推演——物质组成、性质分析对文物保护和考古科学研究的贡献》《边疆考古研究》第19辑2016





教育经历
  • [1]. 1991.9 -- 1995.7

    吉林大学       环境学      1991年9月-1995年7月吉林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化学专业,获吉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 [2]. 1997.10 -- 2015.12

    文物保护方面的学习经历      文物保护方面的学习经历: 1997年10月,在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实习; 2005年10月,参加武汉饱水漆木器保护培训班; 2010年6月,参加太原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培训班; 2015年12月,参加上海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培训班;

  • [3]. 2001.9 -- 2004.7

    吉林大学       考古及博物馆学       硕士研究生毕业       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4年7月,吉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专业古文字方向,获吉林大学史学硕士学位;

  • [4]. 2006.9 -- 2014.1

    北京大学       考古学      2006年9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方向,获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 [1] 文物保护、科技考古、文博专业实践教学
  • [2] 文物保护与研究、科技考古
工作经历
  • [1]. 1995.7 -- 2007.2

    吉林大学      文学院文物陈列室      1995年7月-2007年2月,吉林大学文学院文物陈列室

  • [2]. 1995.7 -- 至今

    吉林大学文学院博物馆学系      1995年7月-至今 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讲师,主讲《文物保护学概论》课;

  • [3].

    其他工作经历      带博物馆专业学生实习
    参加吉林省东部地区史前黑曜岩遗址、春捺钵遗址、大安酒厂等调查和发掘工作;
    参加北京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文明探源工程”碳十四测年、ICP测试及金属、陶瓷分析工作;

论文成果
获奖信息
  • 暂无内容
社会兼职
    [1].

    中国博物馆协会

    [2].

    吉林省博物馆协会

    [3].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4].

    中国考古学会

    [5].

    吉林艺术学院

其他联系方式
  • [1] 电话&Email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信息管理和技术维护:吉林大学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 2017 吉林大学 吉ICP备060029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