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博士
性别:男
毕业院校:吉林工业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博士生联合培养)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仿生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邮件:
移动电话:
于海业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仿生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首届全国十佳农机教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现任教育部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吉林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农业机械学报》副主编等。
主要从事农业设施环境调控与节能技术、农业机器人、智慧农业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瞄准国际前沿,面向智慧农业、农业机器人、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智慧化为主线的研究特色。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并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教材2部。
1.智能农机装备理论和技术
(1)农业自动引导行走作业系统。采用路径计划地图的引导方式,建立了低成本、高精度的位置检测系统和路径追踪控制方法。
(2)突破了大豆精密播种关键技术和理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大豆排种器及关键部件的理论和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解决了大豆高速精播的关键技术。
(3)碱化耕作层快速改良新装备创制与智能机械化耕作新技术。研究盐碱水田改良剂智能快速抛洒混埋、快速改良培肥打浆埋茬整地技术,盐碱旱田秸秆隔层阻盐抑碱技术,盐碱草地变量打孔施肥改良剂投放技术等,实现碱化耕作层快速改良一体机新装备创制与智能机械化耕作技术。
2.作物生产信息获取、解析与调控技术
(1)作物生产信息获取、解析技术,获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针对水稻、玉米、大豆等大田主粮作物,生菜、西红柿、黄瓜等设施蔬菜的智慧化管理,创新性地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水分传输理论与理化参数、植物表型及冠层高光谱的多源异构数据相融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监测方案、数据解析技术与智能决策系统。
(2)设施生产环境的精准调控技术。创新地开展温室内温湿环境均质性、稳定性及弱光环境调控研究,实现阶段性供给、光质光强调控以及栽培模式优化的环境精准调控技术。创建人参缩短生产周期的植物工厂环境定向引导技术体系,基于叶绿素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实现对作物产量的精确预测。
3.农业机器人技术
(1)低成本、高精度的农用自动引导行走导航系统。构建了采用压电式陀螺仪和雷达式速度计的内部传感器构成的位置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配置结构上创新性设计及数字滤波等技术,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农用自动引导行走导航系统。
(2)健康苗识别移栽机械手。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穴盘定位、基于形态学图像检测方法的取钵效果判别,成功构建了机械手末端执行器。
(3)设施内移动式表型平台关键技术。针对移动式表型平台行走稳定性差、数据采集解析效率低等共性问题,突破自适应隔振稳衡、多传感器主动协同采集等关键技术,构建移动式表型平台采集装置自适应主动协同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