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博士
性别:男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能源与环境学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惊闻李建东先生离去,悲痛之余,愈发怀念李先生的历历往事。
先生清瘦矍铄,率真勤勉,扎根东北黑土地七十余载,洪亮的苏北口音令人记忆犹新。先生在草地生态学领域广受尊重,感觉既像慈父,更像朋友。在学术上,先生事无巨细,均严谨有加。给研究生的每一次讲座,先生都要备课多日,更新讲义,亲自手写。先生主讲的本科生生态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植物分类学、草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和草地生态学等课程都脍炙人口。那时没有先进的教学技术,经常是用自编的讲义、自绘的图表。先生的讲座大气诙谐,其学术思想及观点总是让人耳目一新,让思维与感官共愉悦,令知识与趣味齐赏心,每一次讲座,都觉得意犹未尽。
在先生门下愈久,愈发体会先生坦荡的心胸与雷厉风行的科研及处事风格。上世纪60年代,作为祝廷成教授的同事,两位老先生一道,凭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干劲,带领大家建立了草地植物学专业和草原研究室,培养了一大批博士硕士及博士后人才。先生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主持和参加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工程院和吉林省科委诸多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6余部,译著1部。一方面,先生不仅建立了松嫩平原草地的分类系统,揭示了松嫩平原植被的发生和演替区系特点、植被组合规律及其生境的关系,另一方面,针对诸多生态学难题及主流观点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他首次提出把叶片灰绿色和黄绿色的羊草划分为两个生态型,纠正了《中国植被》中将松嫩草原的腹地划入典型草原的偏差,他的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改为“三北植被恢复体系建设工程”并应做到因地制宜的学术主张引起广泛共鸣及重视。先生在草原植物群落生态学、草原胁迫及恢复生态学、草种资源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教50余年,先生为草原生态学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
受业于先生,既受惠于智,又受惠于德,先生之智,智于大德。先生宽容大度,经常念叨别人的好处,对人总是以礼相待,而且想人之所急。先生生活上粗茶淡饭,学术上严谨细腻,视巨细无小事。离休后,先生经常在生活上对学生问寒问暖,在教学研究上出谋划策,多次将他的学生们邀请到一起,鞭策鼓劲。先生严于利己,简单素朴,坚持徒步上下班,甚至离休后的近二十年也坚持每周去草地科学研究所。他的学生们这样评价先生:“低碳,极简,轻名利,爱节俭;我行我素,心底无私天地宽;虽然您天天内卷,却从未见您步履维艰;草甸,草原,半荒漠,盐碱滩;人在旅途,踏遍白山黑水间;十三岁红区站岗,二十四岁高校科研;清瘦的身躯,钢铁般的意念!新冠期间,接到您的电话,却是询问我们是否平安;被老先生惦念,幸福感满满;岁月匆匆,唯有师恩,山高水远!”
“低碳,极简”这是对先生心胸与品格恰如其分的写照!茫茫的松嫩草原,倾注了一位生态学家的毕生汗水,足迹遍布的草甸及盐碱滩,见证着老科学家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作为草原生态学的先驱,李建东先生虽已离去,但先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